更新时间:2025-09-30 19:36:58来源:搜狐
一、善谋大赢,战略领航
宋志平坚信“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他将战略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指引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他总能高瞻远瞩,做出具有前瞻性和变革性的战略决策 。2003年,中国建材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宋志平果断调整战略方向,从依赖新型建材业务转向进入占建材领域体量70%GDP的水泥行业,确立“大建材”“大水泥”战略 。这一决策犹如在企业发展的航道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引领中国建材踏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通过资本运营与联合重组等战略举措,中国建材完成香港上市,整合数百家水泥企业,仅用八年时间就成功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世界水泥行业的龙头。
2009年,宋志平接手国药集团后,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 。他在原有“医药”定位的基础上,加入“健康”元素,明确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发展目标 。这一战略定位的调整,极大地拓展了国药集团的业务空间,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国药集团也成功迈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宋志平这种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勇于突破传统的战略思维,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善创工法,管理增效
宋志平深刻认识到管理工法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管理靠人,而将优秀管理经验提炼成简单易行的“工法”,能让员工更深入地参与管理,从管理方法的复制中取得成效,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他的工法管理智慧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
在北新建材期间,宋志平积极借鉴先进工法,大力推广5S、看板管理等成熟的管理方法,这些工法的引入,为北新建材的管理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
随着中国建材的快速扩张,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宋志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建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工法,如“五化”管理整合方法、“三五”整合模式、“六星企业”“八大工法”等 。其中,“八大工法”尤为引人注目,它将内控成本与外抓市场有机结合,前五项聚焦内部管理,包括五集中、KPI管理、零库存、辅导员制、对标优化,旨在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后三项注重外部市场建设,即价本利、核心利润区和市场竞合,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
退休后,宋志平将多年的管理经验进行系统化构建和哲学化提升,创立了“三精管理”工法体系 。该体系以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为核心,形成“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 。组织精健化通过机构扁平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机构精干化等方法,减少组织层级,提高组织活力和竞争力;管理精细化强调管理工法化、成本对标化、质量贯标化、财务稳健化,围绕成本和质量两个基本点,提升企业管理的精细程度;经营精益化注重业务归核化、创新有效化、市场深耕化、价值最优化,引导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创新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精管理”体系的创立,不仅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式,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帮助众多企业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

三、经营为要,有效抉择
宋志平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内部矛盾逐渐从单纯的管理问题转变为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经营问题,企业的重心也从管理向经营转移 。他提出,企业领导者应从普通经营者成长为有效经营者,为此,他在《有效的经营者》一书中明确了有效经营者需完成的五大任务 。
有效经营者要善于正确选择,在战略、业务和用人等关键方面做出明智决策 。战略选择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业务选择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人选择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保障 。企业领导者应避免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沼,将精力集中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上 。
有效创新也是关键任务之一 。创新不能盲目进行,而要注重创新的目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创新,企业应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身竞争力 。创新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以创造价值为导向,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
资源整合能力是有效经营者的必备技能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要具备创造资源的能力,更要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 。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
创造价值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既要创造利润,也要重视市值管理,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企业应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
建立共享机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树立让社会更美好的高尚目标,建立起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共享企业财富的机制 。这种共享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
四、共享机制,凝聚人心
宋志平认为,企业要建立共享机制,让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 。共享机制并非简单的利益分配,而是一种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共享机制,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从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共享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华为的“财聚人散”机制和小米的“弹性薪酬机制”,都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留住了大量优秀人才,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活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共享机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宋志平倡导的共享机制,为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
五、包容发展,和谐共生
宋志平主张以包容的心态做企业,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竞争者、员工的“四重和谐” 。从企业发展的目标来看,企业已从单纯考虑投资者利益的阶段,逐步进入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诉求的社会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还要注重社会、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
在创新发展方面,包容性创新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往往需要多方合作,过分垄断和封锁技术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企业应秉持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实现集成创新 。
企业内部是一个包容的系统,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企业应致力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营造员工相互关照、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只有员工热爱企业,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尊重竞争对手,秉持诚信友好、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竞争 。同时,企业还应与竞争对手开展竞合,实现共赢多赢的局面 。中国建材在发展过程中,以包容思想为指导,从资本运营到联合重组,从管理整合到集成创新,从“央企市营”到发展混合所有制,从市场竞争到市场竞合,都充分体现了包容发展的理念 。
宋志平的经营管理哲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战略布局为企业指明方向,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经营智慧助力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共享机制凝聚企业发展动力,包容发展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这些理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宋志平的经营管理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

文章作者:卢俊卿(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