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 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公司「北京电影院哪个好」

更新时间:2023-05-17 09:29:37来源:搜狐

由众多经典影片组成的“北京展映”,必将成为这个春天最受影迷关注的一次电影盛宴。

~~~~~~~~

经过精心筹备,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17年4月举办,作为电影节的活动之一,“北京展映”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届展映期间,共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部作品,划分成19个单元与影迷见面。在这其中,既有修复完成的《豹》《乱世佳人》《日瓦戈医生》等经典大作,也有基础深厚、精彩刺激的《加勒比海盗》《速度与激情》等系列电影,还有“缤纷喜剧”这种“电影节中的电影节”,更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组成的亮点板块……由众多经典影片组成的“北京展映”,必将成为这个春天最受影迷关注的一次电影盛宴。

电影

“动作喜剧”奠基人

《将军号》

《将军号》是由巴斯特·基顿、克莱德·布鲁克曼联合执导,巴斯特·基顿、玛丽昂·马克主演的冒险喜剧电影,该片讲述了火车司机约翰尼在“将军号”火车和女友安娜贝拉被北方军队设计掳走后,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追逐战的故事。该片拍摄于1927年,但精彩的场景设计却超越了时间的限制,那些复杂的杂耍戏令人称奇。

这部诞生于默片时代的电影虽然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但是一根稻草、一个水坑都可能导致翻车的喜剧色彩的剧情设计,让观众能够不自觉地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惊险的生死考验。《将军号》被认为是默片时代最优秀的喜剧电影之一,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为喜剧视觉“包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来的动作喜剧类电影奠定了基础。

电影

“神经喜剧”的开创者

《一夜风流》

20世纪30年代,“神经喜剧”一度成为最流行的喜剧类型。与默片时代的动作喜剧相比,这一类型喜剧对白多,观众以欣赏男女主人公唇枪舌剑、机关枪式的对话为乐。其主角多为浪漫情侣,他们性格乖僻,行为古怪夸张,行为方式往往有悖于常理,由此引发出滑稽幽默的趣事。

上映于1934年的《一夜风流》可谓是“神经喜剧”的开创者。富豪千金艾丽因迷恋一名飞行员却遭父亲反对而离家出走,在搭长途大巴赴纽约的途中遇上了失业记者彼得,两人因争位而结识。彼得发现报上登有艾丽父亲的悬赏启事,因此对她多方照顾,不料这趟甘苦与共的旅程,最终让两人坠入爱河。这部由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的影片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纪录保持了长达四十年,直到1975年才被《飞越疯人院》追平。

电影

“弄堂电影”的艺术杰作

《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讲述了身在上海的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地道的“弄堂电影”,就连剧本都是在一家小酒馆里酝酿成熟起来的,可以称其为中国弄堂文化的“影像百科全书”。这部风格独特的影片采用了如今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其作法却要比意大利的让·雷诺阿等人要提前。

《马路天使》还融合了喜剧、友情、黑帮等各种元素,为20世纪30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歌女、吹号手、报贩、剃头匠等众生画了一幅细节丰富的群像。在这个中国电影刚起步的时期,《马路天使》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剪辑、音乐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的一座高峰。周璇为影片演唱的主题曲《天涯歌女》,更是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电影

影史上的爱情经典

《乱世佳人》

作为一部百年经典,《乱世佳人》自问世以来就赚足话题,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影片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郝思嘉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乱世佳人》上映于1940年,在那个黑白片盛行的时代,能有这样一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彩色片实属不易。《乱世佳人》不仅取得了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还成为好莱坞电影进入“恢宏巨制”时代的一大标志。由费雯·丽、克拉克·盖博饰演的郝思嘉与白瑞德,更是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此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映的《乱世佳人》为4K修复版,长达233分钟,堪称此次展映单元的重头戏之一。

电影

超越时代的大师经典

《小城之春》

1948年前后,在一座南方小城里,年轻少妇周玉纹与生病的丈夫戴礼言过着索然寡味的日子,早晨出门徘徊的城墙头是她认为的小城唯一剩下的有生气之地。一天,礼言昔日好友,也是玉纹的旧时情人章志忱的到来,打破了死气沉沉的一切。章志忱年轻健康有朝气,令小城的异类,戴礼言的妹妹—戴秀对他暗生情愫,但章志忱心中一直没忘玉纹,志忱和玉纹之间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心理角逐游戏连番上演时,礼言和戴秀窥见了个中端倪……

影片名叫《小城之春》,本应是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卷,但是作品却是一部伤感之作。导演费穆并没有做道德的捍卫者,也没有讨论孰是孰非,而是带着文人的诗意与思辨,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小城之春》上映于1948年,这部作品在诞生之初并不被看好,直到30年后,《小城之春》在香港放映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部超越了时代的经典。后来,《小城之春》作为最能表现中国人爱情观的电影作品而频频跻身于各大经典电影榜单,重新被人们研读。2002年,导演田壮壮还翻拍了这部电影,用一个又一个没有特写的远景长镜头,向大师费穆致敬。

电影

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

《日瓦戈医生》

1957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写了一部关于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女护士之间的“三角恋”小说,这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为作者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65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由大卫·里恩执导,奥马尔·沙里夫、朱莉·克里斯蒂主演的《日瓦戈医生》上映,将这部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搬上了大银幕。

大卫·里恩十分擅长描写那些风云时代里的小人物的命运,《日瓦戈医生》用视觉化的处理方式、看似无意的细节或对白、细腻的人物情感描写等,展示出日瓦戈医生坎坷又平凡的青年到老年的生活,并由此带出了“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一次次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史。《日瓦戈医生》是大卫·里恩金像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另两部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桂河大桥》),其画面中的美丽景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在本届展映单元中亮相的修复版《日瓦戈医生》,将用更加精致的画面,让喜爱这部影片的影迷过一把瘾。

电影

安东尼奥尼的现代派“小说”

《放大》

摄影师托马斯在公园里偷拍了一组关于情人约会的照片,被当事人发现。照片上的女子拼命地想要得到这些底片,托马斯怀疑自己是不是拍到了什么东西,于是他把那些照片不断放大,结果从那些照片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和一个拿着枪的人。他坚信这是一起谋杀案的证据,并想根据这些照片揭露这起谋杀,结果没想到不仅自己一无所获,还在一次次的影像放大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

《放大》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代表作品之一,也被视为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同先前的《蚀》《奇遇》等相比,安东尼奥尼弱化了过往自己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上进行的探索,也不见了以往常见的空镜头及长镜头,代之的是他对那个时代整个人类的社会文化的关照。这部影片是安东尼奥尼唯一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尽管它并非以情节取胜,而是用精致的拍摄技巧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俘获人心。

电影

许氏三兄弟的香港风情

《半斤八两》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喜剧可以说是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许氏三兄弟”的天下。他们一起合作的许多电影都是既叫好又卖座,如风靡一时的《半斤八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半斤八两》中,他们三人分别扮演的吝啬老板、厉害伙计以及呆傻伙计经营了一家“万能私家侦探社”,在办了一系列芝麻小案之后,他们终于遇上一个大案—最终大破抢劫集团。

《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影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1979年重映时再创电影卖座纪录。在影片中,许冠文尖酸刻薄,许冠杰老实英勇,许冠英傻里傻气,自此开始,凡是三兄弟联合演出的电影,大多延用这一套路。影片对香港20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环境、人民心态等都描摹得淋漓尽致,堪称一部经典的“香港人物风情画”,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力的电影。

电影

伍迪·艾伦的絮叨

《曼哈顿》

“第一章:他热爱纽约,将其过分地美化……不对,应该说,将其过分地浪漫化……对他而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时刻,都反映在乔治·格什温的爵士旋律中。不好,重来,第一章:像对其他事物一样,他对曼哈顿存有太多幻想。那些忙碌的人群和繁忙的交通,对他而言,纽约代表着美女和为了生存各施各法的痞子……不好,太老套,没品位,重来,要有深度,第一章……”

这段絮絮叨叨的开场白,几乎可以让人一眼就瞧出了《曼哈顿》身上贴着的“伍迪·艾伦”标签。影片讲述了“文艺老男人”伊萨克·戴维斯的情感故事,他在撰写以自己真实生活为原型的小说时,私生活已是一团乱麻:前妻成了同性恋,与比自己小20多岁的高中生暧昧不清,还喜欢上了朋友的情人。影片由美国导演伍迪·艾伦自导自演,黛安·基顿、梅丽尔·斯特里普、凯伦·阿兰等参演。据说《曼哈顿》是伍迪·艾伦最不喜欢的一部电影,他对自己在片中的表现厌恶至极,如果联美电影公司肯保留《曼哈顿》,他承诺将免费给他们做一次导演。

电影

导演的预见性自传

《爵士春秋》

《爵士春秋》的主人公乔是一位百老汇资深导演,他才华横溢,我行我素,但没有什么理想,对世界也缺乏正确合理的认识,因此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愈发灰心厌世,健康也是每况愈下……

《爵士春秋》是一部以自恋和自嘲为基调的歌舞电影,歌舞音乐更是集20世纪70年代爵士乐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并荣获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在这些奖项背后,导演鲍勃·福斯居功至伟。《爵士春秋》可称是鲍勃·福斯的半自传影片,他在这部影片中倾尽才华,片中描写的内容在影片上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堪称导演福斯的预见性自传。此外,《爵士春秋》中穿插的一些歌舞,其不少表现手法都深深影响了多年之后再次赢得好莱坞青睐的新派歌舞片《芝加哥》。

电影

荒诞的京味儿戏谑

《顽主》

影片《顽主》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以三个年轻的京城小人物为主要角色,他们成立了“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怪事,但都给应付了过去,公司业务兴隆,生意火爆。

如同影片名字一般,《顽主》是一部京味儿十足的喜剧电影,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复杂的社会景象及人们的各种心态,用调侃、玩耍的方式对此进行嘲讽。《顽主》是导演米家山最好的电影,张国立、葛优和梁天则将自信、善良、热心、乐天的于观、杨重和马青诠释得淋漓尽致。《顽主》中体现出的京味儿幽默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品,而在此之后由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都不难发现有着《顽主》“三T”公司的影子。

电影

大船已逝我心永恒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型邮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1500人葬生海底。詹姆斯·卡梅隆从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获得灵感,将这段航海传奇演化出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成就了这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超过2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当时之最,而后续1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则让其坐在全球票房冠军的宝座上多达十余年。露丝和杰克从相识、相恋到完结仅有短短的3天时间,但他们的故事却让观众挂念了整整20年,就连主题曲《我心永恒》都成为一代经典,有关影片续集的传言更是比比皆是。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影响力,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泰坦尼克号》,都足以称得上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电影

大卫·林奇的烧脑大作

《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中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作为大卫·林奇最满意的作品之一,《穆赫兰道》体现了典型的“林奇式”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大卫·林奇没有遵守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内在逻辑,而是故意用了许多混淆视听的手法与隐喻,极力抹去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分界线,来阻挠观众辨别真伪。

《穆赫兰道》本来是要拍成电视剧,但由于美国ABC广播电视公司临时变卦,电视剧的拍摄计划被迫取消,大卫·林奇只好对剧本做出修改,将其拍成了一部电影。《穆赫兰道》不是一部能够轻易看懂的电影,影片自诞生以来,对剧情的疑问和所获得的奖项几乎如潮水般涌来,但大卫·林奇却拒绝证实任何一种对《穆赫兰道》情节逻辑或角色寓意的诠释:“观众们被好莱坞的简单逻辑宠坏了,他们应该试着自己花点脑筋,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追求标准答案。”

电影

飞车家族发展史

《速度与激情》系列

在以赛车为主题的系列电影中,《速度与激情》系列无疑是名气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起初环球影业只是想做一部和赛车有关的电影,他们将第一部影片的大部分投资都用于购买跑车上,演员方面只邀请了当时的“三线”演员范·迪塞尔、保罗·沃克等人。然而这部由众多“三线”演员和豪车打造的电影,为环球影业带来了2.0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此时,环球影业才意识到这一作品拥有的巨大潜力,于是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环球影业连续推出多部《速度与激情》续作,到了第7部,已是超级大片的规格。

如今,这部以名车、美女、枪战、追逐等为标签的类型电影,已经是环球影业旗下最卖座的电影系列之一。此次展映单元,《速度与激情》不仅从第1部到第7部将全部上映,还将与4月18日全新上映的《速度与激情8》实现联动,向观众全面展示“飞车家族”的发展史。由于主演之一保罗·沃克已经离世,相信喜欢这一系列电影的影迷,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在大银幕上与其相遇的机会。

电影

荒诞另类的海盗传说

《加勒比海盗》系列

《加勒比海盗》系列可以说是如今全球最卖座的系列电影之一,与其他影视公司先创作电影,再建造主题公园的做法不同,迪士尼拍摄《加勒比海盗》的创作灵感正源于该公司的同名主题公园——“加勒比海盗”最早只是迪士尼建成于1967年的游船式的游乐设施。直到进入新世纪,迪士尼才决定将其拍成电影。

说到电影《加勒比海盗》,相信很多影迷最先想到的都是由约翰尼·德普饰演,夸张、另类的船长杰克·史帕罗。约翰尼·德普赋予了这一角色无限魅力,也令自己成为《加勒比海盗》系列的票房保证。当然,除了德普之外,导演戈尔·维宾斯、罗伯·马歇尔以及工业光魔的精湛特效、造型服装的贴切塑造和音乐声效的渲染烘托,都是《加勒比海盗》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次展映单元,四部《加勒比海盗》联映,定将让喜欢这一系列电影的影迷过瘾。

电影

平静温和的心灵鸡汤

《海街日记》

在日本镰仓外祖母遗留下来的屋子里,居住着相依为命的香田三姐妹。一天,她们突然收到了15年前就音信全无的父亲的死讯,两个妹妹因为早已印象模糊,所以感受不到任何难过情绪,但大姐想到自己曾被抛弃,仍无法原谅父亲。为尽义务,三个人参加了父亲的葬礼,意外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小妹,她们发现她的亲生母亲、当初抢走父亲的那个女人早已过世,丧父后她已无依无靠。三个姐姐决定接纳这个孩子,到镰仓与她们一起生活。

《海街日记》根据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改编,由是枝裕和执导,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分饰三姐妹,广濑铃饰演小妹。如果按照一般家庭伦理剧的故事走向,四姐妹在镰仓生活的故事多半是为了争夺财产互施诡计,但《海街日记》并非如此。影片从四妹的视角展开,小镇的生活以海猫食堂为核心,讲述四姐妹在平淡生活中所感悟到的生活点滴。即便没有大幅转折的故事,《海街日记》依然用自己的平静温和,感动了无数观众。

电影

来啊,互相伤害啊

《完美陌生人》

人们总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又总想要窥探别人的隐私,而当手机已成为承载人类生活隐私的一个重要载体时,同在一个桌上吃饭的朋友,是否敢于公开自己手机中的秘密呢?《完美陌生人》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七个好友聚在一起吃晚餐,他们决定与对方分享每一条短信的内容,包括他们收到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结果,许多秘密倾泻而出,有的背着老公和网友调情,有的搞婚外情还和好朋友的妻子鬼混,有的不敢告诉朋友自己是同性恋,也有一个融入这个圈子不久的单纯女子,还有一个心知肚明,努力维持婚姻的好丈夫……

《完美陌生人》是一部场景单一却极富戏剧张力的影片。导演保罗·格诺维瑟将故事的发生地“浓缩”在一张饭桌上,用一个又一个“秘密”,打击着七个人脆弱的关系,结局的反转更是引人深思。《完美陌生人》赢得了如潮好评,拿到了有“意大利奥斯卡”之称的大卫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奖,以及2016年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电影

中年女性的沉郁日常

《将来的事》

娜塔莉是一名哲学老师,和丈夫汉斯结婚数十年,一天,汉斯忽然和娜塔莉坦白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打算从家里搬出去和情人同居;娜塔莉的母亲曾是一名模特,如今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三番五次自杀未遂,娜塔莉无奈之下将她送进了养老院;娜塔莉曾经的学生法比安出现在了娜塔莉的面前,他和好友们打算制作一个哲学网站,想邀请娜塔莉做他们的顾问……

如期而来的戏剧冲突并不强烈,情理之中的情感宣泄并不突出,一件件生活琐事,组成了这部看上去有些沉郁压抑的《将来的事》。导演米娅·汉森-洛夫的作品往往取材于自己或周围朋友的故事,这部影片灵感便是来自于她自己同为哲学教师的父母。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遭遇丈夫婚外情,事业不顺的女性遇到中年危机的故事,但剧中哲学式的讨论及辩论却让《将来的事》在平淡之余多了一份思辨价值。于佩尔的加盟无疑是影片另一大亮点,她与这部作品气质的完美结合,无疑令影片更具魅力。

电影

简单温暖的黏土动画

《西葫芦的生活》

在电脑特效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能够用黏土动画这种费时费力且朴素无华的拍摄手法引得影迷关注,着实不是一件易事。《西葫芦的生活》讲述了一个名叫西葫芦的小男孩失去母亲后,被送到了一家儿童收留所而发生的故事。影片中的小孩儿们长相一般、爱哭爱闹、大喊大叫,完全没有“乖孩子”的模样,受过的创伤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是挥之不去。他们能否走出阴影,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

《西葫芦的生活》是一部法国和瑞士的合拍作品,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这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整部动画的风格简单朴素,但画面色彩独特,影片基调明亮温暖,十分动人。

电影

国产版“拯救大兵瑞恩”

《营救飞虎队》

20世纪40年代初期,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使得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为了反击日本的暴行,美国飞虎队中校吉米·杜立特率领着八十多名飞虎队成员,驾驶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领土。然而,袭击结束后,由于种种意外,吉米·杜立特等人驾驶的轰炸机并未能按照原计划返回到浙江衢州,而被迫降落在中国浙江的周边地带。

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营救飞虎队》,讲述的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影片由本届天坛奖评委会主席比利·奥古斯特执导,他表示自己第一次看到电影剧本时,就觉得它是一部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为了能执导这部电影,他推掉了好几部片约,希望能够把这部电影做成一部完美的影片。《营救飞虎队》力图还原二战的真实场景,包括“轰炸东京”等战争的恢宏场面都将在片中有所展现。本片还着重打造时代背景下的儿女情长,展现烽火岁月下的“大爱与救赎”。

电影

“无缘社会”的温情故事

《家族之苦2》

什么是“无缘社会”?这一词其实出自日本的一部纪录片,指代了日本社会现状,许多日本人没有朋友,和家庭关系疏离,与家乡关系隔离,即无社缘、无血缘、无地缘。《家族之苦2》讲述的就是一个以无缘社会为主题的故事:平田夫妇离婚骚动之后的几年,长子夫妻担心发生交通事故,希望让桥爪功扮演的父亲交出驾照。于是,他们和妹妹一家合力劝说顽固的父亲,此举让平田家的生活再次无法平静。

《家族之苦2》依然由山田洋次执导,桥爪功、吉行和子、妻夫木聪、苍井优等主演。当年《家族之苦》第一部上映时,就有不少日本观众期待山田洋次导演会将影片拍成一个系列故事。山田洋次感叹,这与自己当年拍摄《寅次郎的故事》时的状态十分相似,“我想以这样被期待和支持的心情来拍摄这次的《家族之苦2》”。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到北京展映的《家族之苦2》是全球首映,令不少喜爱日本电影的影迷惊喜不已。

文/刘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