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六大行三季报观察:营收增速齐收窄 定期存款普遍增超20%

更新时间:2022-11-11 18:30:03来源:财经网

原标题:金融报道|六大行三季报观察:营收增速齐收窄 定期存款普遍增超20%

钱晓睿/文

伴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披露,六家国有大行前三季度成绩单也集体亮相。显而易见的是,作为行业领头羊,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息差面临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六大行盈利能力仍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不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出现回落,主要表现在非利息收入增长承压,半数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下滑。专业人士分析称,一是受LPR利率下调、存款定期化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持续收窄;二是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代销收入普遍同比下滑;三是积极承担大行社会责任,面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也拉低了收入水平。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聚焦普惠、绿色、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计发放贷款9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已经超过去年同期。而在负债端,国有大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已披露数据显示定期存款增速均超过20%,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加强下,个人存款增速也普遍提高。

营收增速放缓 非息收入表现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在让利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依旧交出了不错的答卷,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万亿元,同比增长8.02%。

而其中,作为领头羊的六家国有大行业绩表现同样亮眼,前三季度均实现盈利的正增长,合计归母净利润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7%。工商银行保持“宇宙行”的领先优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突破2600亿元,达2658.22亿元,为历史同期新高,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归母净利润也在2000亿以上,为2472.82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则在千亿元行列。

相比较下,受贷款收益率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六大行营业收入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均低于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其中一家大行增速甚至出现负增长。最终工商银行以超7000亿元的营业收入领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营收分别达6000亿元、5000亿元,为6305.39亿元、5646.2亿元。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营收增速的收窄还表现在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吃紧。今年前三季度,六家大行中仅一家非利息收入的同比增幅达到两位数,另有3家较上年同期下滑,2家增速仅在1%左右。

唯一达到两位数增长的是邮储银行,该行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收入374.68亿元,同比增长37.42%,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36.39亿元,同比增加67.9亿元,增长40.3%。

“主要是本行积极践行中收跨越战略,不断加强中间业务能力建设,坚持不懈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代理保险、信用卡、理财、投行和交易银行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该行在三季报中解释称。

在非息收入的强劲增长下,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幅均在六大行中排列第一,分别同比增长7.79%、14.48%至2569.31亿元、738.49亿元。

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部分大行非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的同时,也伴随着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承压,前三季度六大行中有半数该项收入都出现负增长。建行在三季报中指出,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48.77亿元,主要是银行卡手续费、顾问和咨询费等产品收入有所下降。

对此,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受代销收入缩水、减费让利、经济活动放缓等因素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是行业主流现象。

他分析称,大行整体营收增速收窄,一是受LPR利率下调、存款定期化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持续收窄;二是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代销收入普遍同比下滑;三是积极承担大行社会责任,面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也拉低了收入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炎林也指出,为服务实体经济,推行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走出疫情困境,六大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明显,并通过延长还款期限、减费让利等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导致其自身营收增速放缓。

贷款收益率下行 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受LPR利率下调影响,目前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而存款付息率相对稳定,进而导致净息差承压。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三季度末,国有行中有5家净息差都较去年末有所下调。

交通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主要是资产端受LPR下调、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受居民及企业投资和消费意愿下滑影响,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存款成本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刚性。

在资产端,作为金融领域中的重要支柱,六家国有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加大对重要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贷款规模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合计发放贷款9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以量补价,增速已经超过去年同期。

在三季报发布前期,六大行还曾齐发公告,披露今年以来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聚焦领域涵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基建行业等等。

例如,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均增超2万亿元;邮储银行三季度末客户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同比多增426.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银行前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长约36%、普惠贷款增长约35%;交通银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42.61%、科技金融授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5.62%。

而在负债端,据财经网金融梳理,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吸收存款11.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9%。各大行吸收存款增速均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存款增速达到10%以上。

就存款期限结构来看,定期化现象较为明显。三季报数据显示,国有行目前定期存款保持着快速增长,同时活期存款占比呈现下滑态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披露了三季度末的定、活期存款余额,其中定期存款均较去年末增长超20%,而活期存款的增速则在4%-7%之间。交通银行披露了定、活期存款占比,该行活期存款占比34.93%,较上年末下降6.44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63.68%,较上年末上升6.29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的快速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固收类理财净值波动加大的背景下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银行稳健性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回升,存款大概率重新会理财产品回流,届时存款定期化现象有望得到缓解。”薛洪言解释称。

定期存款增速及占比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拉升了银行的负债成本,为此9月中旬以来,六大行均下调存款利率,以抵御息差下行压力,其中活期存款利率均下调5BP,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5BP,其余期限利率下调10BP。

此外,国有行也意图通过调整存款结构管控付息成本。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披露,前三季度该行个人存款10.8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1%,主要是一年期及以下期限的较低成本的价值存款,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同比多增超3000亿元,高成本的长期限存款继续压降,存款付息率继续下降。

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披露数据也显示,前三季度个人存款增速加快,均高于去年同期,三家大行个人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幅度超过10%,分别达到16.73%、13.06%、14.73%。

央行此前发布的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2万户城镇储户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倾向于“更多消费”、“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2.8%、19.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