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数量同比减少超7000只,银行理财“固收+”产品遇冷

更新时间:2022-08-13 11:30:06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发行数量同比减少超7000只,银行理财“固收+”产品遇冷

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类产品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超7000只。

新发数量减少的同时,南银理财通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也低于纯固收类产品。

但发行数量的减少、业绩比较基准吸引力相对不强的情况并未改变“固收+”理财产品的市场数量优势。从普益标准披露数据来看,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续的“固收+”产品数量仍较纯固收类产品更多,且2020年至2022年6月末,存续的 “固收+”产品数量呈显著的逐年增长态势。

受访人士分析认为,产品发行量取决于三要素,供给质量、市场需求、业绩表现。“固收+”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回落是受到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影响,且国内流动性变化、人民币利率调整,影响了“固收+”类产品的真实收益率。在此情况下,投资者的选择更为谨慎,发行机构也做了适度调整。而纯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会高于“固收+”,是因为在市场波动性加大的预期下,“固收+”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在综合考量之下低于纯固收类产品。

发行量下降

作为银行理财机构探索权益市场的抓手,近年来,“固收+”类理财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招银理财的睿远、颐养、智远、卓远等系列;信银理财的安盈象、多彩象、固盈象、全盈象、同盈象、智慧象等系列;平安理财的起航、启明、卓越等系列,均属于“固收+”类理财产品。

但普益标准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子公司)“固收+”产品发行量约为1.3万款,较去年同期的近2万款降低了35.6%,在产品总数中占比也由去年的49.3%下降到45.4%。

新发数量减少的同时,近一年来“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也低于纯固收类产品。

南银理财通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理财子公司纯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基本位于4.1%以上,在4.1%——4.2%的区间内波动;而“固收+”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基本位于4.1%以下,在4.02%——4.1%的区间内波动。

但从存续产品数量来看,存续的“固收+”产品数量仍较纯固收类产品更多。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6月末存续的 “固收+”产品数量呈显著的逐年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性金融机构、城商系金融机构、农商系金融机构存续的“固收+”理财产品较2021年末分别增加了4124只、2530只、1541只。

长期仍为主流

总体来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存续的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仍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占比高达68.23%。

“‘固收+’理财产品,大类上仍属于固收类产品,其资产组合是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体,适度配置了权益类资产及其他资产,追求在同等风险评级的情况下,相较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相对更高的收益,比较适合银行理财客群。”8月12日,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收+”理财产品符合监管导向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长期看仍然是银行理财的主流产品种类。

对以稳健著称的“固收+”产品出现发行量降低,且在产品总数中占比下降的情况,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除了理财新规对隐形刚性兑付的治理影响之外,更主要的应该是市场行情的变化所致。

“产品发行量取决于三要素,供给质量、市场需求、业绩表现。理财新规正式实施前后恰逢“固收+”产品发行高峰期,足见市场对固收类产品稳健性报以热望。陈佳认为。

2022年以来,受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固收+”产品收益出现了明显回撤。陈佳表示,从宏观角度来看,今年的全球市场尤其是固收市场因美联储利率操作溢出效应深受其害,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成了常态,外围市场屡遭波及,而“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波动,带来了产品净值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选择更为谨慎,发行机构做适度调整也是正常现象。”杨海平表示。

另一方面,陈佳指出,国内流动性变化决定了“固收+”类产品的后续发展。

“当国际市场波动性加剧时,央行等金融监管会适度逆周期操作以维稳市场,这样会以流动性管理作为国内底层资产池主要决定因子。尤其是人民币利率决策首当其冲,对理财产品底层资产至关重要。”陈佳向记者进一步解读称,‘固收+’类产品的真实收益率曲线依赖于真实利率,其背后是通胀率和基准利率。这也是资本市场为何总是期望央行增加流动性的核心原因。

“但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决策和重要文件来看,央行对当前的流动性整体水平是满意且略偏多的视角,短期内如果没有重大变化不会轻易改弦易辙。因此‘固收+’类产品未来的收益率竞争取决于产品设计本身与通胀率的相关程度。在各机构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当下,下半年应该会有脱颖而出的产品。

而为何纯固收类产品高于“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

陈佳认为,其中暗含了市场波动性的加大。由于市场波动性直接影响的是权益类资产,而“固收+”产品底层有一定权益类产品配置,会受其影响,但纯固收剥离了权益类资产的收益,也避免了其带来的风险。

“‘固收+’美其名曰兼顾了股票资产高收益、中长利率债锚定功能以及高等信用债低风险性;如果底层产品选择恰当期限收益比较契合,则是比较完美的场景;一旦市场大环境不好影响底层产品质量,或者配置权重不够合理太过冒进,则很可能会出现股债产品各自缺陷被放大的情况。”陈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杨海平提醒,“固收+”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纯固收类产品,实际上并不符合此类产品创设的目标。如果当前市场环境不足以支持“固收+”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可以考虑调整其产品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